11月24日,由即构科技主办的2020GET大会教育科技分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叮咚课堂、小冰、360OS、蕃茄田艺术、即构科技的6位资深教育/科技大咖,在论坛上进行深度分享。

以下为蕃茄田家庭教育事业部VP宋姝梦带来的主题为《科技赋能时代,儿童在线艺术教育的思考》的演讲,我们整理了分享的核心内容,错过活动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回看学习。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下载演讲PPT资料

 

二维码地址:https://www.wjx.top/jq/100140196.aspx

宋姝梦认为:

孩子的观点,将会是这个世界未来发展的起点,蕃茄田希望通过释放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让他们的素养,向着未来,向着美,不断成长。

以下为宋姝梦演讲实录:

今年我们感受到了教育行业的起伏和变化,我相信每一位伙伴和我一样感受到了在心态上的调整,从焦虑到平淡,再到眼前充满希望。

蕃茄田艺术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理论经验,我们觉得教育行业依旧在蓬勃发展,未来依旧前景可期。所以结合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想在未来能够联合更多具备专业素质、更多科技力的伙伴,一起拓新景、创未来。

一、艺术教育是儿童素养教育的灯塔

教育的本质是维持和持续人类具有最高的认知能力,教育是一定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而我们一直在做的是全球儿童的艺术创新教育,势必要关注到全球创新艺术教育都是如何去做的。比如芬兰,在做一些现象式教学和PBL分科教学,美国近几年由STEM到STEAM教育,增加了艺术的部分,因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艺术的角度完成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

大家不难发现,全球的创新艺术教育都在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全球儿童的素养教育。素养教育不仅培育一个人的品格,更是培育一个全方位完整的人,它在乎的是整个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情感程度提升。如何做到全球儿童素养教育?其实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

我们每天接触到很多数字报表,但我们会用线状图、饼图、柱状图,甚至直接把数字摆在那里扩大,让大家感知到这个数据的庞大性。所以这是什么过程?这是数字在用艺术化表达的过程。而这个艺术化表达的过程实际上是用艺术和感官的形式来实现人与环境的共感,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教育是点亮儿童素养教育的灯塔。

我们在关注全球艺术创新教育的同时,也发觉国内的消费者市场有了相应的一些变化和改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发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线上教育机构百花齐放。家庭型的消费者,尤其是80、90后这些新生代的父母,他们在受过良好的教育之下,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有了更高的认知和提升。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素养教育、艺术教育的春天终于来了。尽管春天来了,我们依旧要面临很多的机会和挑战。首先我们要完成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和能力的综合导向课堂转变,这意味着从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同时加速转换,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在一次课堂中完成这样三次的转换,难度可想而知。

二、蕃茄田:艺术创新教育的先行者

从2009年创立至今,蕃茄田已经走过了11年的历程,我们算是在艺术创新教育领域比较先行的队伍了,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我们这些年所做出的成绩和成果。在成立之初,我们的方向就是希望能够挖掘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我们之前借鉴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然后开启了我们的原创元年。

我们重新定义了以前的美术标准,改为叫“艺术教育”,并且是创新艺术教育的标准。在这期间,我们完成了快速增长和发展。目前我们全国有700家校区,分布在200多个城市,有30万累积在籍的学员,同时有超过6000名的艺术教育教师团队。这样的发展情况不仅是得益于消费市场的变化,全球艺术创新教育的关注,更得益于我们提供很多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

 

除了这些关键因素,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我们拥抱原创。我们相信“教育为本、学术深根”,所以这些年在学术的发表上也有一些不凡的成绩。

从2009年到现在,我们观察每次教学上的过程,把这些教学上的过程做成学术,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13项学术发表研究。这些发表的研究成果不仅指导着我们接下来如何去改进和实施更新的课程和系统课,而且受到了更多国际上的认证和支持。

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艺术教育研究学院和全美艺术教育协会,有我们学术艺术的成绩和影子。是中国首个入选哈佛大学零点计划的教育机构;是亚洲首个受邀参加SXSW多元创新大会(目前全球三大创新大会之一)的艺术教育机构;曾五次站在国际艺术教育圣殿发表演讲;连续三年受InSE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与国际艺术教育协会并发表论文;连续两年出席美国最高艺术教育圣殿——NAEA全美艺术教育协会,并发表论文。我们在艺术领域和创新教育领域真正做到了先行,而这个先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3年起,我们开始筹划国际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坛,并且在次年举办。2014年,我们创建了OCI全球创作奖,并从那一年开始逐年举办;同年我们还创办了STEAM/PBL项目制学习的方式,用跨领域、跨学科的方式去完成对孩子们综合素养的培育。2014年我们的第一个主题叫做“HOME我的移动城堡”,让孩子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用真实的材料去表现出来。

 

2015年,我们结合芬兰分布式的学科式教学,把PBL本土化,开始了每一年夏季学校专项制、专案制的学习,并走进了多所的国际学校、幼儿园,创办了艺术创新课堂。

2017年,我们发布了创造力思维系统。在以艺术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当中,通过跨学科、多元媒材的创作形式,给予孩子们更多综合素养和思维上的一些方法和借鉴。

在今年,我们全新发布了创造力思维系统艺术统整课程,继续以创造力思维系统为核心,以艺术来统整多个知识领域,同时融合了STEAM的课程和学科形式,以PBL学习的方式驱动我们的课程向系统更全面的发展。

2015年开始,我们已经在做艺术教育数字化的尝试和储备。所以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完成了对总部、校区、学员服务三端初步的线上数字化升级,学生们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去完成线上的直播、点播,甚至一部分AI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去完成课后的作业,提交他们的艺术作品。

我们不仅关注自己内部的学员,还关注全国更多的孩子,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推出了300集的线上艺术公益课程,供全国的孩子进行线上艺术启蒙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家长非常切实的反馈,于是我们推出了“世界名校父母说”的讲座,希望就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素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给予更多的家长、家庭一些技巧和赋能。

 

今年还是故宫的600周年,所以我们联合故宫推出了“我和我的故宫”线上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在家也能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面对孩子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在网上完成课程学习,可能产生的孩子视力问题,我们也推出了一个眼科普艺术课,告诉孩子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不要忘了保护自身健康。

三、未来的艺术教育,需要多方的参与

教育的本质是持续保持人类最高的认知能力,这个持续保持的过程可能意味着参与教育的多方都需要能够长久的相互影响,这样教育才能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推动每一个人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让每个孩子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下,创造他们自己的生命意义,完成他们自己个人价值的提升。

我觉得线下的儿童艺术教育就好像是餐餐必备的主菜一样,能够持续的赋能和引导激励孩子向着美好的素养和综合思维去发展。而线上的艺术教育可能更像甜品一样,它让人喜爱,让人对之产生兴趣。所以我相信我们把能力和心智、理性与感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去培养出新素养更完好的孩子,去面对接下来的变化。所以艺术创新教育不仅是要把线下的过程搬到线上来,而是要持续的思考我们未来的2030年,10年、20年、30年之后,甚至更远,教育应该是如何的创新和变化。

这里我借鉴Ken Robinson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是教育我们所有的孩子,令他们对未来有所准备。”

我们不仅是要把知识、技巧、技法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还希望能够培养他们把知识、技巧、技法应用到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我相信未来我们这一代不一定是被AI所替代,但一定会被具备综合素养、综合思维能力新一代的人所替代。

要达到这种影响需要完成教育场景在家庭的落地,家庭一定是培养素养最好的场景之一。于是我们希望能够构建家庭艺术教育观,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优质的素养类课程,成为我们家庭的美誉师,这才是最艺术的事情。

所以艺术仅仅是高于生活吗?我认为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引领我们的未来,让孩子勇于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观点。我们一直相信每一个孩子的观点能够得到正确的表达,这将是世界的起点,所以希望通过更好的角度、更好的方式,结合更好的技术手段,让我们孩子的创造力能有更好的释放和提升,让孩子们的综合思维、多元视角和素养能够在未来生根发芽,让美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