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专区
推荐语: 有个段子说,做互联网的人谈论大数据,就像青少年谈论性——人人都在兴奋地说,人人都不知道怎么做。看了这篇文章,您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对,是说做大数据),但会知道为什么要做。所谓大数据,就是信息载体多样、格式各异的尚未结构化的数据。当大数据被结构化之后,就能够织入蒂姆 伯纳斯 李所说的“


推荐人: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推荐语: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原本是用在声音和图像领域的概念。比如,音响设备播放声音时,机器本身也会产生噪音,能不能原汁原味地播出声音,同时最大限度地掩盖噪音,是衡量设备好坏的重要指标。这篇文章巧妙地把“信噪


推荐语: “原来如此!” 作为一名曾就读于工业自动化专业的读者,我迄今清晰地记得,5年前在阅读诺布尔这部著作时,内心涌起的阵阵波澜。 20余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将“自动化技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之论,奉为圭臬。美国MIT的技术史教授诺布尔,用翔实的史料、缜密的分析,在这部讨论技术发展的


推荐语: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互联网与人类大脑有着强烈而神秘的关系。无论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提出,还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建设,它们都预示着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云计算代表着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物联网代表着互联网的运动神经系统和感觉神经系统,而大数据正是互联网智


推荐语: 大脑是人体最神奇也最不被了解的器官。过去20年生物技术迅猛发展,许多疾病如艾滋病、癌症等都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神经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症等的治疗却进展缓慢,甚至影响到了对其研究的投入。技术的突破通常是科学研究爆炸性进展的前奏,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如是。1985年PC


推荐语: 田溯宁,被称为“中国宽带先生”,是中国最早一批的互联网弄潮者。身为企业家的他,却极为低调。幸运且巧合的是我第一次亲眼见他本人,不是在什么行业论坛,不是在某某年度会议,而是一场极为小型的讲座。他和《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坐而论道,畅谈互联网和技术的未来。那一刻,我觉得田溯宁更像一个思


推荐语: 如果以“有用还是无用”来判断救助饥荒儿童和探索宇宙这两件事,似乎没有谁能得出“有用”“无用”一边倒的结论。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我们想追问的是,有人为什么会提出“有用还是无用”这样的问题? 在这背后隐藏的是“谦卑”和“傲慢”。在人和人性面前,我们确实应该抱有谦卑。但是以这种谦卑


推荐语: “信息能”这个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它是信息革命的核心能源。正如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一样,“信息能”则推动了全球三十年来之巨变,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对中国内地的影响尤为巨大。 上世纪80年代内地宣扬的“知识大爆炸”,其实也是“信息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中国


推荐语: 虽然此前有Foxmail和QQ邮箱的成功,但是,因其天性低调,张小龙仍然可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虽然微信用户超过5亿,海外用户超过7000万,张小龙被铺天盖地地报道,但他依然是一个默默、只是有闻的人。因为,产品就是他最好的代言,微信的背后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特质。 一方面,微信前


推荐语: 大约2年前,因《浪潮之巅》的缘故,我邀请吴军博士来我院“泰尔讲堂”分享他对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看法,演讲非常成功,大厅座无虚席,走道站满了人。云计算是那次讲堂的主要内容之一,《浪潮之巅》(第2版)云计算章节中的主要观点在那次演讲上均有体现,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吴军博士对中美两国云


大数据似乎在一夜之间迅速走红,它势不可挡地冲击着金融、零售等各个行业。云计算将如何改变计算的世界?未来将有怎样的应用前景?如何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大数据又将如何提高我们决策的准确性,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在2014年7月25日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大数据连接的未来——2


在这个互联网企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时代,大数据正在“注视”着我们,谁又能规范大数据的掘金?个人在政府和大公司面前,真的毫无隐私吗?站在互联网风口的人们将如何应对大数据所引起的社会变革?7月25日,由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大数据连接的未来” 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互联网领军企业的腾讯,携


7月25日,由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大数据连接的未来”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上台发表演讲。他表示发起成立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组建专业团队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挑战,二是国际竞争,三是企业社会竞争。未来,腾讯还将不断推进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智库开展多元化的合作


7月25日,由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大数据连接的未来”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秘书长司晓博士上台发表演讲,他表示,已聘请到了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Luciano Floridi教授、Ralph Schroeder教授、王宁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杜小勇教授、中国


报告提要 2013年,基于腾讯手机管家服务的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共检测截获Android、Symbian手机病毒包总数共793400个,其中,截获Android手机病毒达到763351个,占比96.21%,Symbian手机病毒占比3.79%。 2013年全年,腾讯手机管家用户累计举报垃圾短信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