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摘要
Tim Berners-Lee:网络的自由和开放
网络重要的原因,同时网络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网络能够成功的原因,就是它的开放性。这个属性对任何事物都是适用的,对任何设备都是适用的,并且在所有环境中都是适用的,它能让任意两个人进行相互沟通。
很多人都听说过HTML5,这是网页使用的技术。当然开放网络平台中还有可缩放矢量图形SVG、CSS级联样式、JavaScript编程语言。大家思考一下这三种技术,其中比较特别的是JavaScript。因为HTML5、SVG和CSS是最初的网络的一部分,是网络文档的组成部分。JavaScript的出现使得网页一下子具有了可编程性,这意味着原来作为文档形式存在的网页,可以像计算机一样进行编程,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开放数据,这是开放标准和开放网络的另一层含义。开放的数据库太多了,把这些数据库全部联系在一起之后,你就可以通过查询畅游其中,去公共互联网上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现在谈谈另外一种开放的形式——社交网站的使用。在中国很多人使用微信还有QQ,世界各地的人们也是通过类似方式来联系和分享信息,什么时候进行分享,和谁进行分享,这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的。
接下来谈谈开放平台以及开放来源。在开放平台上你可以安装任何软件,开放平台是和开放源代码联系在一起的,开源对于网络的发展非常重要。还有开放访问权,最近在欧美的科研界兴起了一场“免费PDF”的活动,科研人员在得到了科研资助方许可的情况下,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PDF的形式免费发布在万维网上,这样,大家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些内容。
讲完了开放权限,现在谈谈开放的互联网。我希望互联网是中立的,是一视同仁的。我25年前开始做万维网的研究,明年就是万维网诞生25周年的纪念日,我也希望大家一起利用这个机会来思考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万维网。因为什么样的万维网,决定了我们和什么样的一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节选自2013WE大会演讲
连接者:林永青 价值中国网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
因为博弈论研究的突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纳什,首先是一位数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当博士生时的第一堂课,教授就告诉他:世界是由科学家创造的,其他人不过是实践了科学家的思想和理想。万维网的发明人伯纳斯-李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
互联网是什么?
在回答“互联网向何去”之前,先说一说“互联网是什么”?简单地看,互联网就是将众多点连接起来的网,有节点、有连接。伯纳斯-李的发言中有很多技术表述,剥离掉技术细节,伯纳斯-李的核心内容,只说了一个词:“开放”。企业开始意识到如果自己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平台连接到消费者,自己的日常运营加上优惠活动有比以前更大机会。不仅仅是获得单次流量转化,而是依靠平台的关注和推送机制获得了一个“用户”,以及与用户的“长期连接权”。而且,这个“用户”还能成为依靠关系传播信息和建立更多连接的新节点。
开放又是什么?
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开放更加剧了这种变化。开放,就是让特定“系统”内外自由地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互动,就是让“我”的边界消失,让“自我”和“本我”消失;同时,力量更强大的“超我”不断地消弭着相对弱小的“自我”和“本我”的疆域。在中国文化中,这个命题被更漂亮地称为“天人合一”。
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开放的目的是从开放的系统中自发地产生出秩序。我们发现不少互联网精英们,都有着强烈的“造物主”情节。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另一方面,人类思想、情感和现实上还是渴求“秩序”,逃避“混沌”!
互联网在哪里停下?
将互联网再往前推,就可能探及到“人工生命”的课题。因为任何生命都不能单体独存,一定需要某种环境。一方面,进化到智能阶段的互联网,就是这种环境的准备;另一方面,互联网本身也是一种生命体。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有过著名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分别是物质、意识、和人类知识。其中“世界3”就是指“人类知识”,是由世界1和世界2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而且,以自身的自由意志和节奏,不断地进化。
连接者:洪波 独立IT评论人
开放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概念,大大小小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地拥抱开放,各种各样的开放平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在热闹的表象背后,你时常会觉得,中国企业的开放,大多还只是一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开放,是一种与竞争和策略有关的开放。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你很难想象Linux、Web、TCP/IP、Internet这些普惠人类的重要发明创造,会在我们的环境中诞生。正像Web发明者伯纳斯-李爵士在谈到“Free”这个单词的两个含义时所说,与“免费”相比,“自由”更为关键。国内的企业通常对自由没兴趣,他们更在乎作为竞争手段的免费。须知,真正的开放,无关竞争,尤关自由。
连接者: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互联网有两个,一个是至今为止的互联网,核心特征是中心化;一种是未来的互联网,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后面这个真的互联网,就是Tim Berners-Lee提出的Web。
Tim Berners-Lee指出,认识我们的未来,需要“从开放的网络、开放的数据、开源以及开放访问权等角度理解”。其中,我认为后者将发展为access over ownership。这将证明Tim Berners-Lee的预见:“所谓的专利保护,其实害处大于益处,长远地来看,反而限制了工程师和产品的发展”。因为在分享型经济中,产品ownership免费而通过Open Access从服务收费,可以赚得更多。
我最欣赏这句话:“互联网是中立的,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厚此薄彼。”适应它,互联网就更多显示“好”的一面;不适应它,互联网就更多显示“坏”的一面。如果你觉得互联网坏的那一面多,只能意味着你“奥特曼”(OUT MA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