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online DDL过程介绍

ddl包含了copy和inplace方式,对于不支持online的ddl操作采用copy方式。对于inplace方式,mysql内部以“是否修改记录格式”为基准也分为两类,一类需要重建表(重新组织记录),比如optimize table、添加索引、添加/删除列、修改列NULL/NOT NULL属性等;另外一类是只需要修改表的元数据,比如删除索引、修改列名、修改列默认值、修改列自增值等。Mysql将这两类方式分别称为rebuild方式和no-rebuild方式。更多关于哪些DDL是否可以inplace的内容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online ddl主要包括3个阶段,prepare阶段,ddl执行阶段,commit阶段,rebuild方式比no-rebuild方式实质多了一个ddl执行阶段,prepare阶段和commit阶段类似。ddl执行过程中包括三个阶段。搜索关注“腾讯云数据库”官方微信立得10元腾讯云无门槛代金券,体验移动端一键管理数据库,学习更多数据库技术实战教程。

  • Prepare阶段:
  1. 创建新的临时frm文件
  2. 持有EXCLUSIVE-MDL锁,禁止读写
  3. 根据alter类型,确定执行方式(copy,online-rebuild,online-norebuild)
  4. 更新数据字典的内存对象
  5. 分配row_log对象记录增量
  6. 生成新的临时ibd文件
  • ddl执行阶段:
  1. 降级EXCLUSIVE-MDL锁,允许读写
  2. 扫描old_table的聚集索引每一条记录rec
  3. 遍历新表的聚集索引和二级索引,逐一处理
  4. 根据rec构造对应的索引项
  5. 将构造索引项插入sort_buffer块
  6. 将sort_buffer块插入新的索引
  7. 处理ddl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增量(仅rebuild类型需要)
  • commit阶段
  1. 升级到EXCLUSIVE-MDL锁,禁止读写
  2. 重做最后row_log中最后一部分增量
  3. 更新innodb的数据字典表
  4. 提交事务(刷事务的redo日志)
  5. 修改统计信息
  6. rename临时idb文件,frm文件
  7. 变更完成

参考资料:

http://blog.itpub.net/22664653/viewspace-2056953

http://www.cnblogs.com/cchust/p/4639397.html

可以看到在ddl执行阶段第7步和commit阶段的第2步都会重做在ddl过程产生的日志增量。该文将重点讲述日志重做阶段的相关细节。

在日志重做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两个问题:1. 记录日志是怎么管理及写入的; 2. 记录日志是怎么回放的。

1. 记录日志是怎么管理及写入的?

Innodb使用结构体row_log_t对DDL过程产生的增量进行管理,它是属于索引结构dict_index_t的一部份, 在DDL过程中,对该索引做的修改将会记录在row_log_t中。

struct dict_index_t{
	...
	row_log_t*	online_log;
					/*!< the log of modifications
					during online index creation;
					valid when online_status is
					ONLINE_INDEX_CREATION */
	...
}

1.1 何时进行row_log_t的分配?

在两种情况下会进行row_log_t的分配:

  1. 当需要rebuild表时,为聚蔟索引分配一个row_log_t。
  2. 假如不需要重建聚蔟索引,那会为新增加的每一个索引(不包括全文索引)也都会分配一个row_log_buf_t。

调用栈为:

mysql_alter_table-->handler::ha_prepare_inplace_alter_alter_table-->ha_innobase::prepare_inplace_alter_table-->prepare_inplace_alter_table_dict-->row_log_allocate.

在进行row_log_allocate前会调用rw_lock_x_lock函数先将对应的索引加锁,在退出row_log_allocate函数之后调用rw_lock_x_unlock进行解锁。

1.2 row_log_allocate的过程

row_log_allocate的过程就是初始化row_log_t结构体的过程,它的结构如下:

struct row_log_t {
	int		fd;	/*!< file descriptor */
	ib_mutex_t	mutex;	/*!< mutex protecting error,
				max_trx and tail */
	page_no_map*	blobs;	/*!< map of page numbers of off-page columns
				that have been freed during table-rebuilding
				ALTER TABLE (row_log_table_*); protected by
				index->lock X-latch only */
	dict_table_t*	table;	/*!< table that is being rebuilt,
				or NULL when this is a secondary
				index that is being created online */
	bool		same_pk;/*!< wheth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IMARY KEY
				has remained the same */
	const dtuple_t*	add_cols;
				/*!< default values of added columns, or NULL */
	const ulint*	col_map;/*!< mapping of old column numbers to
				new ones, or NULL if !table */
	dberr_t		error;	/*!< error that occurred during online
				table rebuild */
	trx_id_t	max_trx;/*!< biggest observed trx_id in
				row_log_online_op();
				protected by mutex and index->lock S-latch,
				or by index->lock X-latch only */
	row_log_buf_t	tail;	/*!< writer context;
				protected by mutex and index->lock S-latch,
				or by index->lock X-latch only */
	row_log_buf_t	head;	/*!< reader context; protected by MDL only;
				modifiable by row_log_apply_ops() */
	ulint		n_old_col;
				/*!< number of non-virtual column in
				old table */
	ulint		n_old_vcol;
				/*!< number of virtual column in old table */
	const char*	path;	/*!< where to create temporary file during
				log operation */
};

其中:
1) path: 该row_log_t的数据写入临时文件的地址。
2) fd: path对应的临时文件打开时的文件描述符。
3) mutex: 用于保护max_trx和tail。
4) max_trx: 在row_log_online_op函数中能观察到的最大trx_id。
5) add_cols: 新增的列的默认值。
6) col_map: 数组,存的是原表中的列id对应到新表的列id。
7) tail: 类型为row_log_buf_t,存储的是DDL期间写入的记录,后来该详细描述。
8) head: 类型也为row_log_buf_t,是replay日志时使用的上下文,后来也将详细描述。

1.3 日志增量怎么写入的?

在onlind DDL过程中,所做的对索引的修改(包括INSERT, UPDATE, DELETE操作)在完成之后,也将会记录在它的online_log中。其中涉及的函数包括:

row_log_table_insert();
row_log_table_update();
row_log_table_delete();

其中row_log_table_insert和row_log_table_update都调用的相同的函数。此外,三者的逻辑也大体相同。以下以INSERT举例,过程:

  1. 计算出要写入的日志的记录的长度。
  2. 调用row_log_table_open,返回一个写入的位置b。
  3. 构建记录,将记录写入位置b。
  4. 调用row_log_table_close结束此次日志的写入。

在这个过程中,row_log_table_open和row_log_table_close负责操作row_buf_t结构体。搜索关注“腾讯云数据库”官方微信立得10元腾讯云无门槛代金券,体验移动端一键管理数据库,学习更多数据库技术实战教程。

回顾一下之前介绍的row_buf_t的结构,其中类型为row_log_buf_t的tail是实际写入的位置,它的结构如下:

/** Log block for modifications during online ALTER TABLE */
struct row_log_buf_t {
	byte*		block;	/*!< file block buffer */
	ut_new_pfx_t	block_pfx; /*!< opaque descriptor of "block". Set
				by ut_allocator::allocate_large() and fed to
				ut_allocator::deallocate_large(). */
	mrec_buf_t	buf;	/*!< buffer for accessing a record
				that spans two blocks */
	ulint		blocks; /*!< current position in blocks */
	ulint		bytes;	/*!< current position within block */
	ulonglong	total;	/*!< logical position, in bytes from
				the start of the row_log_table log;
				0 for row_log_online_op() and
				row_log_apply(). */
};

其中:

  1. block: 用来写入记录日志的buffer的位置,它的大小由参数innodb-sort-buffer-size决定,默认为1MB。
  2. buf: 是个定长数组,用于处理跨越两个块的记录的buffer。
  3. blocks: 当block空间使用完,会将block的数据写入临时文件中,再次利用block的空间。block字段用于记录当前处理的block的个数。
  4. bytes: 用于记录当前block内已经使用的字节数。

row_log_table_open函数过程:

  1. 首先获得row_log_t::mutex,保证互斥访问。
  2. 当前的row_log_t::tail.block为空,即第一次使用时,申请大小为innodb-sort-buffer-size(srv_sort_buf_size)的内存,赋值row_log_t::tail.block。
  3. 计算当前row_log_buf_t::block中可写入的内存的大小,计算方式是innodb-sort-buffer-size - row_log_buf_t::bytes。
  4. 如果可写入的空间的大小少于当前请求的记录日志的长度,意味着这一条日志在逻辑上跨越了两个block。此时,返回定长数组row_log_buf_t::buf;否则,返回的是block中的位置,偏移量为row_log_buf_t::bytes。

记录日志写入row_log_table_open函数的内存位置之后调用row_log_table_close,过程:

  1. 如果此时写入的日志总量超过srv_online_max_size,则会报错。
  2. 如果写入的位置是row_log_buf_t::buf,意味着写入的记录是当前block的最后一条。此时将把row_log_buf_t::block和row_log_buf_t::buf中的数据写入临时文件中。由于最后一条记录写在了buf中,block中还有部份空余空间,将buf的前面部份的内容拷贝至buffer中空余部份。
  3. 如果是第一次block空间用完,将生成一个临时文件,文件名和文件描述符将写在row_log_t::path和row_log_t::fd。
  4. 通过row_log_buf_t::blocks计算文件中的偏移量offset,计算方式是row_log_buf_t::blocks × innodb-sort-buffer-size(srv_sort_buf_size)。
  5. 将row_log_buf_t::block中的数据写入临时文件偏移量为offset的位置,row_log_buf_t::blocks自增一,表示写入临时文件的block数量增加一个。
  6. 将buf_log_buf_t::buf在2)中未被拷贝至row_log_buf_t::block中的数据拷贝至row_log_buf_t,修改row_log_buf_t::bytes。
  7. 将该条写入记录日志的长度增加到row_log_buf_t::total中。
  8. 释放row_log_t::mutex。

以上将日志写入的过程介绍完毕。

2. 日志是怎么回放的?

online DDL在DDL执行阶段和commit阶段会有两次日志回放。在第一次记录回放的同时,记录日志依然在写入。怎么保证两个过程不互相干扰,其中row_log_t::head起了关键的作用。从名字上看,tail相当于当前日志的尾部,head相当于当前日志的头部。回放时,head的位置不超过tail并且不与tail同时进行读写即可。

	row_log_buf_t	head;	/*!< reader context; protected by MDL only;
				modifiable by row_log_apply_ops() */

row_log_table_apply是回放日志时调用的函数,首先它对先对索引加X锁,再调row_log_table_apply_ops进行具体的回放逻辑,在row_log_table_apply_ops返回之类再进行解锁。row_log_table_apply_ops函数用于处理块和记录间的回放顺序的逻辑,为了避免阻塞日志的写入,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多次加锁解锁过程;row_log_table_apply_op函数则是用于处理回放单条记录的逻辑。

它们的调用关系为row_log_table_apply-->row_log_table_apply_ops-->row_log_table_apply_op。

row_log_table_apply_ops函数执行过程,row_log_buf_t::head用于处理读取日志记录的上下文,此外有两对变量:

  1. mrec和mrec_end,用于标志当前处理的记录日志的开头和结尾;
  2. next_mrec和next_mrec_end,用于标志待处理的block的开头和结尾。

row_log_table_apply_ops函数执行过程:

  1. 进入函数前持有索引的X锁,此时是阻塞写入的。

  2. 判断row_log_buf_t::head是否是row_log_buf_t::tail是同处于同个block。根据不同的结果分别进入3)或者4)。

  3. 如果不属于同一个block,表示数据应该从临时文件中读取。此时将索引解锁,通过row_log_buf_t::block和innodb-sort-buffer-size(srv_sort_buf_size)计算offset在临时文件中读取数据至row_log_buf_t::head.block,大小为innodb-sort-buffer-size(srv_sort_buf_size),将row_log_buf_t::head.block的头部和尾部指针赋给next_mrec和next_mrec_end。

  4. 如果属于同一个block,表示当前处理的块已经是最后一个,不对索引解锁,保证在最后一个block上记录日志的写入和回放是互斥的。如果block中没有数据,表示记录日志已经处理完毕,跳至12)。否则将row_log_buf_t::block的头部指针和尾部指针赋给next_mrec和next_mrec_end。

  5. 如果此时mrec不为空,表示上一个block的最后一条记录日志不完整,它的前半部份数据放置在row_log_buf_t::buf中,而mrec_end指向这条不完整的记录的尾部,后一半部份在新读的block的开头部份。此时将next_mrec的开头部份的数据拷贝至row_log_buf_t::buf中mrec_end之后将整个数组填满,调用row_log_table_apply_op处理这一条跨越两个block的记录,返回下一条记录的开头的指针并赋值给mrec。通过计算mrec - mrec_end可以得出该条记录的后半段的长度,通过该值修改next_mrec_end。搜索关注“腾讯云数据库”官方微信立得10元腾讯云无门槛代金券,体验移动端一键管理数据库,学习更多数据库技术实战教程。

  6. 将next_mrec和next_mrec_end分别赋值给mrec和mrec_end。

  7. 此时进入一个while循环,依次调用row_log_table_apply_op处理记录日志,返回下一条记录的头部指针赋值next_mrec。

  8. 如果next_mrec与next_mrec_end相等并且当前持有索引锁,意味着处理的block已经是最后一个,记录日志处理完毕,跳到4)。

  9. 如果next_mrec与next_mrec_end相等但是当前不持有索引锁,意味着处理的block不是最后一个,row_block_buf_t::block自增一,对索引加X锁,跳到2)。

  10. 如果next_mrec不等于NULL但是next_mrec与next_mrec_end不相等,表示block还有记录未被处理,跳到7)。

  11. 如果next_mrec等于空,表示block存在跨越两个block的记录,将该条记录的前半部份拷贝至row_log_buf_t::buf中,修改mrec和mrec_end指它们指向buf该条不完整的记录的头部和尾部。跳至9)。

  12. 当所有的记录处理结束之后,如果索引没有加锁,则会为它加上X锁。调用row_log_block_free函数清理row_log_buf_t::head的内存。

row_log_table_apply_op函数用于处理单条记录日志,参数mrec和mrec_end分别表示当前处理的记录的头部和该block的尾部,返回下一条记录的开头指针。日志记录的格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份:OP|Pysical Record| Virtual Record。
过程:

  1. 根据mrec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操作类型,分别三种:ROW_T_INSERT和ROW_T_DELETE、ROW_T_UPDATE。
  2. 根据不同类型计算Pysical Record和Virtual Record的总长。
  3. 当记录日志总长超过mrec_end的尾部,则返回NULL。
  4. 当记录日志总长不超过mrec_end,该条记录可以被处理。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调用row_log_table_apply_insert和row_log_table_apply_delete、row_log_table_apply_update函数进行处理。

3. 总结

关于online DDL中的其它细节较多,本文只对大体实现流程做了介绍,没有对所有的细节做更为详细的介绍。

文章来源于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