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Yh, 2010年加入腾讯,有12年的存储经验,在弹性块存储技术方面经验丰富,本文将其在TEG TALK上的分享内容进行整理,干货满满,内容包含腾讯云云硬盘产品(CBS)的后台系统的演进历程、核心技术以及大道至简的方法论。

什么是云硬盘?

云硬盘,Cloud Block Service,简单来讲就是云上的硬盘。

云硬盘提供硬盘所有的能力:就像大家个人电脑中的硬盘,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可以存电影,可以读写文件;甚至更多:因为云硬盘的数据存在云端,可以充分发挥云的能力,提供更丰富的功能,例如:快照,可以把云硬盘某一时刻的数据做快照,当数据发生异常是,用户可以任意的将数据回滚到这些快照时刻。

用户只需要在腾讯云上购买一台云主机,就可以方便的使用腾讯云硬盘。

如何实现云硬盘(弹性块存储)系统?

CBS云硬盘起初是依赖腾讯已有的3个分布式系统:TFS提供冷数据存储、TSSD提供热数据存储和CKV提供分布式锁,用这三个分布式系统做简化整合从而产生了CBS 存储后台。

其实最开始CBS是将这3个分布式存储系统拼凑在一起,并在前端封装一个iSCSI的块存储服务,这就是CBS1.0。

但是这个1.0的产品依赖3个庞大的分布式系统,IO链、运维支撑链太长,系统臃肿,可用性极差;所以又把这3个分布式系统在代码层面做了简化整合,从而产生了CBS2.0。

CBS2.0的架构是怎样的?

首先,CBS2.0前端是一个接入集群:
Client,即客户端,让服务器呈现一块硬盘;Proxy,即块设备的后台接入层,前端的云硬盘通过它才能将数据放到云端;Client和Proxy专业名次叫iSCSI initiator和iSCSI target,就像大家比较熟悉的CS结构一样;Master,集群总控节点,控制和协调整个集群的工作。

同时后端是一个分布式存储集群:
就像经典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架构,首先接入模块Access提供接入访问服务;存储模块Chunk负责数据存储;同样它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同样也有一个总控节点,就是Master。

CBS2.0系统的运营状况怎样?

目前CBS2.0的系统在线上已经安全运行了很久;为数十万商业客户提供服务;几十万块云硬盘在线上安全运营;存储规模百PB级别。

大家可能对这个规模没有概念,打个比方,如果把存储的数据用书本记录下来的话,那将耗尽地球上的森林。这个规模还在快速增长。

腾讯云硬盘提供3种规格的产品:HDD介质的普通云硬盘、HDD+SSD混合介质的高效云硬盘和高性能的SSD云硬盘;产品可靠性达到8个9的级别,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CBS2.0的运营过程中的难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成本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互联网海量存储中,任何的成本优化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特别是规模快速增长阶段的腾讯云硬盘。

还有一个问题是高性能场景的使用性问题:在前边的架构图里可以看到,腾讯云硬盘的数据请求从用户到数据落地存储,经过了两个集群、四个层次,每一层的网络延时在几十个微秒级别,而这和作为高性能场景的存储介质SSD的操作时延在一个数量级,所以数据在访问路径上的耗时占比就太大了。

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契合文章的主体:大道至简,做减法,简化系统,去掉接入层。

具体来说:上图左边是CBS2.0,也就是当前系统上规模运营的系统。它由接入系统和存储系统两个分布式集群组成;而腾讯云硬盘是个存储系统,接入是为了支撑存储的存在而存在的。

所以最直接的想法,把接入层去掉,简化成两层架构,只保留Client客户端在主机上呈现硬盘设备,Chunk模块提供数据落地存储,Master总控节点负责整集群的管理。

上图就是两层架构实现的CBS3.0的软件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的三个节点对应:

Driver,对应物理架构中的Client模块,在软件实现上称为Driver。

Chunk,提供3副本存储的存储引擎。

Master,总控节点,多机互备提供高可用性。

两层架构的CBS3.0的技术难题?

一、数据组织:数据按什么样的数据结构存在后台分布式系统中。

二、数据路由:怎么确定数据存放的位置。

三、路由同步:路由信息怎么在集群节点之间同步。

四、数据多副本:作为一个高可靠性的存储系统,CBS三副本数据存储在不同机架的服务器上。

五、故障恢复:海量存储中,硬件故障是一种常态,怎么在故障中快速恢复服务和数据。

六、数据迁移:设备异常时或者集群扩容时,怎么讲数据从一个服务器迁移到另一个服务器。

这些都是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而和两层分布式架构关系最紧密的是前三条,所以重点介绍:数据组织、数据路由和路由同步。

数据组织:

先看看数据组织中最基础的问题:数据怎么分片,或者说数据的分片粒度应该多大。

如果数据分片粒度太小会那么路由信息太大,导致路由同步时机群的负担太大,特别是在两层分布式架构中,路由需要同步给成千上万的Client节点,过大的路由信息对总控节点崩溃。

反过来如果数据分片太大,因为每个数据分片是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的,如果用户只写入4K数据,而分配一个1M的数据分片,那会造成存储系统空间的浪费,导致空间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CBS在数据组织上引入了虚拟分区Partition的概念。在物理上硬盘被分为多了固定大小的Block,物理上每个Block属于一个硬盘,而在逻辑上又将多个Block组织为一个Partition,Block和硬盘的关系是固定的,但是Block和Partition的关系只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需求而存在的。

数据路由:

基于Partition的数据组织方式,数据怎么路由呢?即数据怎么定位到存储的位置呢?

当前端数据访问时,它携带diskid、blockid或者说lba、snap id(快照id号),CBS系统将这3个参数通过一致性哈希,计算出对应的Partition;而Partition和物理服务器、物理硬盘的对应关系是在集群初始化的时候配置的,这样前端的数据请求就路由到了需要存储的物理位置,这就是CBS基于虚拟分区Partition的数据路由方式。

路由同步:

在两层架构中,没有接入节点,实际上会导致所有的Client节点都会成为接入节点,因为每一个Client都需要有路由信息进行数据访问;而接入节点成千上万,需要总控节点和成千上万的Client去同步巨大的信息,实际上总控节点会被压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BS参考了一种懒汉做事的方法:尽量少做事、晚做事、非做不可的时候再去做。

在CBS架构中:Master是个懒人,当Master总控节点发生路由变更的时候,本来需要将路由信息推送到所有的Driver模块,但是因为Master是个懒人,它只简单的把路由信息推送到Chunk模块;Chunk也是个懒人,Chunk收到路由推送之后,它也只是简单的将路由信息存到了本地;Driver发起数据访问的时候,Chunik检测IO中携带的路由版本和Chunk本身的路由版本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Chunk通知Driver需要路由更新,Chunk虽然懒,但很负责;Driver收到存储节点的通知,它尝试从存储节点Chunk更新路由;如果Chunk因为宕机或其他异常不能及时响应Driver的更新请求,Driver就向Master发起路由更新请求,Master具有最高的权威,它将正确的路由信息反馈给你Driver,最终完成路由同步;整个路由推送处处体现懒人风格,谁都尽量少做事、晚做事、非做不可的时候再去做,当然懒人没问题,但一定要是一个负责人的懒人。

王银虎团队给这种懒人风格的路由推送算法起了个名字:lazy路由同步或者叫惰性路由同步。

用虚拟分区Partition的方式进行数据组织和路由,用lazy路由同步的算法进行路由同步,从而解决了两层架构中最关键的数据组织、数据路由、路由同步问题。

两层架构的效果怎么样?

两层架构的CBS3.0已经上线,上线后普通云硬盘的成本降低46%;两层架构的CBS3.0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不仅支持通用的普通云硬盘,也支持高性能场景的高效云硬盘和SSD云硬盘。

业界对比

CBS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紧跟业界发展动态,例如目前开源里比较流行的ceph。

CBS和ceph都是两层架构的实现。但是CBS在性能方面要远高于ceph。

CBS支持精细化运维,CBS有完善的监控告警系统,但CBS只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通用运维系统,如果使用ceph,需要在运维系统方面有巨大的投入。

CBS在可控性方面也要远高于ceph,例如数据安全可控性,CBS在任何场景下都不能丢数据,数据安全是一种信仰,但是ceph在某些特定的故障场景,数据安全是没有办法保证的。

当然ceph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例如CBS是块存储平台(目前已经支持文件存储),而ceph一开始就是作为统一存储平台设计的,同时支持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CBS的是镜像多副本存储,但是ceph在支持镜像多副本的同时,还支持纠删码,特别是一些成本特别敏感的应用场景是很有优势的。

总结

CBS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简”的过程;在最新的两层架构设计中,体会到以简致胜的真谛,不做过度设计,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所谓大道至简,简化系统架构,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易用的服务,和用户创造共赢。

文章来源于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