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腾讯数据应用开发组运营研发,想要提升效率帮助业务成功,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帮助运营提升效能,锻造更好的武器给到我们的前方队友。
一、运营是什么
我们谈优化或者提升某个事情,需要先把这个事情定义出来,那么要提升运营效能,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运营是什么?
运营的本质是产品推出后,帮助其不断健康向上发展。
微信支付的运营目标当然也是如此了,有一点稍微有一些不同的是,运营理念还是通过产品来撬动增长,因此我们有了智慧36行,每个行业都有智慧创新应用,通过更便捷的工具来提升各行各业的消费体验,所以就有了【微信支付,不止支付】。
二、我们的产品运营经理在做什么?
只有了解我们的队友,才能更好地支持队友。
以这个冰山图为例子,运营的很大部分工作是冰山底下的东西,看起来一个轻量的产品,底下需要非常多的能力支撑,微信支付运营需要同时照顾C端,B端,G端,各方便都需要精细化运营才能持续把业务做好,所以我们的运营压力特别大,好在我们的运营同学都有一个气质,叫“聪拼”,也就是又聪明又拼。
三、如何衡量高效的运营
总结起来就是要快、准、稳
快:运营必须要快,不只是快速把行业应用做出来,还要能快速运营迭代,否则被竞争对手占了先机,就很难赢了;
准:打法必须要精准,打得不准,就很容易落后;
稳:服务要稳,假如我们提供的服务有很多问题,不稳定,风险大,会对组织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可能不断救火,更别说快和准了。
四、研发如何高效支撑运营
1、如何做到快
首先要分析影响快的因素都有哪些,我们上文讲到运营大部分是是冰山底下的东西,而这些事情都是需要研发支撑的,所以运营研发的工作也像是一座冰山,如下图(原谅我打了马赛克):
另外,刚才提到我们的运营又聪明又拼。
【聪】意味着会充分发挥智慧,做到更精细化、个性化运营,提高我们的运营ROI,对于研发来说就是要搞定这些个性化需求
【拼】意味着会有很多这种智慧,那对研发来说就是会有很多需求
然而这些都不是太难的问题,工具化、标准化、自动化来解决个性化的需求问题在我们团队已经形成标配。
那真正难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微信支付经过各个阶段的发展,已经衍生出N多个智慧应用产品,例如智慧交通、智慧缴费、智慧教育,智慧餐饮。。。也就是我们有N多个产品需要运营,运营和研发同学有N座冰山要扛。
对此我们思考了一个解决的思路,那就是不能只从纵向来看这个冰山,还要从横向来看,这时可以发现一个新的天地:横向是一颗树,可以不断生长的树。这个思路下对研发的挑战就更高了,要做好实际上并不容易,但这也包含着技术发挥的空间,做好了之后对能力成长就很大,想象一下一棵大树,相比一堆小树苗,哪个更有说服力呢?
我们可以不断的完善这颗树,形成完备的运营支持体系,把零碎的事情聚沙成塔。
另外,通过外部借力也是一个提高整体战斗力的方法,与合作团队达到共赢,目前我们已有上百个外部合作项目在进行中。
2、如何做到准
做运营离不开数据,我们定目标、做策略、看效果,都是“用数据说话”的,我们需要通过从数据到行为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更好的驱动业务增长,做到数据驱动,精准制导。
面对一个新的业务,一个新的产品,我们怎么建立数据精细化运营的流程?数据分析来源于我们运营中日常在做的事情,数据驱动就是用可量化的方式指导我们的工作。
但数据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业务,很可能不是单纯一个维度的数据,可能会很多很杂,怎样把它尽量准确且结构化地采集上来?还有就是数据采集的速度不够实时,或者数据质量不高,这些也都会影响到数据的效率。另外,指标体系搭建好了之后如何更智能的得到分析结论,如何让分析的方法更加科学有效,来真正赋能我们的运营同学,这些都需要不断迭代完善。
3、如何做到稳
行业运营类的业务,链路普遍较长,依赖方较多。除了自身系统的稳定性,还会受诸多外界因素影响。任意环节的异常都会对整体服务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全链路做充分评估,制定风险预案和降级策略。
微信支付研发线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业务连续性保障方法和流程,如上图。我们行业运营研发也正在在按这个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的风险管控计划。另外,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也需要对制定好的预案做定期的review和演习,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稳定,风险可控。
除了保障业务连续性,支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和钱相关,所以涉及到资金的地方需要更系统细致的加强防范。
以“行业返佣”项目为例,我们参考了业界的风险防控方法,使用FMEA全盘梳理出风险,并分类进行应对,保障资金安全,如上图(敏感信息,原谅我再次打码)。
五、总结、展望
经过对运营工作的剖析,我们的研发通过工具化、系统化、通用化、平台化等手段来提升自身战斗力,做到快速响应运营需求,通过“BCP、FMEA”等措施保证系统风险管控,通过数据驱动的思想来精准制导。另外,快、准、稳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有着互相促进作用的,我们需要把其当成体系工程来看,形成飞轮效应,越滚越快。
目前,通过这些手段已经一定程度上帮助组织提高了运营效能,同时使用更系统化的思维来建设自己的服务,对于研发个人来说,能力又得到了更好的锻炼,我们研发同学的晋级通过率也更高了。
但是,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在正在摸索符合行业运营业务的效能提升方法和方法论,以更好的支撑多变的前台业务,更快响应行业运营业务需求,运营效能的优化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