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好消息——

IDC最近发布的三份AI大数据领域权威报告中,腾讯云拿下了三项「第一」:

● 入选中国生成式AI数据基础设施「领导者」象限

《IDC MarketScape:中国面向生成式 AI 的数据基础设施厂商评估,2025》

请在此添加图片描述

● 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云厂商中连续两年「增速第一」

《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 2024:企业走向多模态数据统一管理》

请在此添加图片描述

● 中国大数据私有化部署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增速第一」

《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2024:全面为AI转型》

请在此添加图片描述

连中「三元」背后,不是某个产品的单点突破,而是腾讯云围绕「Data+AI」构建的一整套体系化能力:数据怎么采、怎么管,怎么让AI快速用上,都有了清晰的路径。

//底座升级:把数据处理得更适合AI用

现代企业面临的不只是报表,还有图片、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传统数据处理模式难以招架。

我们打造了面向Data+AI的一体化数据底座,包括:

多模态数据统一管理:腾讯云自研的多模态数据湖TCLake,把存储和计算打通,让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都能统一处理。换句话说,不论数据长啥样,都能装进来、用起来,还提升了30%的读写效率,存储成本降低50%;

实时分析更高效:过去实时监控要靠流处理,搞报表要批处理,处理逻辑一多,就容易各搞各的。腾讯云流湖引擎把这三种方式整合成一套体系,数据一入湖,几秒内就能出结果。某头部出行客户接入后,监控速度提升30%,成本降低33%;

RAG检索更快更准:在知识库问答和RAG应用场景中,腾讯云ES提供文本+向量混合检索能力,哪怕是10亿级别的数据,也能毫秒级响应。比如,你在微信读书里体验过的「AI问书」功能,就是这套能力在支撑。

//平台打通:数据和AI跑在一条流水线上

不少企业探索Data+AI时,会遇到一个老问题:数据团队和算法团队各用各的工具,流程不统一,协作成本高。腾讯云通过Data+AI一体化平台WeData,解决协作难题——

WeData OneFlow :WeData 把数据的接入、治理、建模、训练、推理全流程打通,数据工程师处理完数据,不需要导出导入,算法工程师就能在同一个平台上接着训练模型;

WeData Unity Semantics:核心解决「用数难」,通过统一元数据采集与打标,构建全局资产视图,实现找得见;配备质量监控、安全扫描、成本优化工具,实现看得清;再以业务建模和统一数据访问出口(MCP、API、JDBC),实现能理解、敢信任。

//Agent引入:让更多人能用AI分析数据

最后一环,是怎么让这些数据能被更多人用起来。腾讯云把AI Agent引入到数据平台中,让不懂技术的业务和运维人员,也能自助提问、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智能体(ChatBI):就像内置了一个数据分析助理,问它「上个月用户流失高的渠道有哪些?」,它就能自动从数据库里拉数据、生成结论。相比传统方式,响应时间缩短了 60%,Token 成本下降了 30%;

运维智能体(TCInsight):运维智能体 TCInsight 支持自动调优、故障排查和风险预警。上线后,故障定位时间从 4.5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资源成本下降 15%。

当然,我们还搭建了一个数据智能体服务平台,兼容LangChain、Dify等主流框架,可以自己基于这套底座开发适配自身业务的 Agent,用在营销、风控、客服等更多场景里。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Data+AI的细节内容?评论区@元宝,让它给你讲解清楚。

文章来源于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点击查看原文